退役电厂变身“绿色充电宝” 江苏最大规模储能电站并网启动
[③] 这些文章已经结集出版的包括:《生活·仁爱·境界——评生活儒学》,崔发展、杜霞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可以看出,解释的根据完全是出自文字的想象,与卦象无丝毫的关系。如果说二元的宇宙论是通过卦辞进入易学的话,那么仁义等儒家一些核心的价值观念也是如此。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7]名言的使用被看作是正当之事,并于易象有征,即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对易象在解释活动中作用的讨论,请参见拙文《易象的空间》,刊于《哲学门》第八卷(2007年)第二册。《易传》对于卦爻辞的解释,一方面是通过辞与象的连接来扩大辞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刚好相反,通过赋予辞以独立地位的方式彰显其空间。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从这里的语气来看,书契的取代结绳明显被看作是一个进步的合理之事。这种情形非常能够说明象辞的连接对于辞的解释而言所具有的复杂意义,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所谓观象系辞四个字的微妙。
这也就涉及到《易传》对辞的理解的第二方面,辞具有明白地表现意义的功能。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比较起来,孟子对信似没有如此的看重。《彖传》的解释首先是针对卦辞的,并且兼顾卦辞和卦象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语境中,辞似乎与书相当,其最直接的目的乃是尽其言。《庄子》认为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6]作为意义世界根源的道是无形无象,因此也不可言,无法言。
观此似乎更能了解利物足以合义的底蕴。这四种圣人之道也可以说是《系辞传》诠释《周易》的四个方向。这种依赖关系在历史上被称为象辞相应之理。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他主张元为大,亨通享,贞为卜问,元亨利贞即大享(祭祀),利于贞问之义,在现代学界很有影响。有了这个开始,其在后世的发展便是顺理成章之事。在这种阅读态度之下,经典的解释空间被有效地打开,卦爻辞的弹性也就呼之欲出了。从其产生的背景上来考虑,此种吉凶的结果虽然不能说和人的努力完全无关,但是基本上决定于天或鬼神的意志。
乾元之后的亨是万物创造过程中的亨通,坤元之后的亨则主要体现为厚德载物的包容。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云: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就《周易》而言,如果着眼于内容,主要包括象和辞两个部分。乾之利物是无可比拟的,其最终的结果则是天下平也。
《系辞》还说: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正言断辞则是理解言辞的方式,如前所述,辞是用来阐明意义(旨)的,但它往往采取的是文的方式。现代的历史学者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试图去还原这条卦辞的原义,看来也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它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给辞定位,回答什么是辞,辞的功能为何等问题,如此才能给关于辞的解释开辟广阔的空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这一方面使得《周易》正式成为儒家经典系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儒家价值的解释基础。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问题,是否占筮之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有没有触及到人类生活中最核心的问题。《象传》解释的特点在于,它把这种爻位和君子之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但除了卦象以外,卦辞中的元字显然也发挥了直接的作用。
但《系辞》中也有和帛书类似之处,其云: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16]但《系辞》完全可以摆脱这种束缚,于是一句简单的爻辞一变而成为阐发万物变化法则的文字。鹤之间的鸣与和被引申为君子言语和百姓行为之间的影响,于是从一句看起来象诗歌一样的的爻辞中发挥出儒家阐述君民关系的政治哲学。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闢,是以广生焉之类。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如果我们把意看作是这个结构的内核的话,与意最接近的无疑是象,然后才是言和辞。
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所谓文,就有着曲折和暧昧的意思,文字背后的意义需要仔细地品味和挖掘才能够被诠释出来。
于是《彖传》又根据卦象乾上坤下提出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之说,接下来又引申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从春秋时期开始,如前引穆姜解释元亨利贞的例子,占辞已经开始了德义化的进程。
那么,通过卦爻辞来实现这个目的就成为不错的选择。此种哲学强调君民之间的沟通,而沟通的前提是亲君子而远小人。《象传》的解释是不出户庭,知通塞也,算是中规中矩。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作诗的方法,更是读诗的方法。《周易》因其原本占筮的性质,趋利避害的意味相当浓厚,充满着功利主义的精神。
结合卦辞的往来字样,《彖传》就有了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之说,并很顺畅地引出了上下交而其志同也。[8]可以做比较的是《老子》,其八十章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明显表现出另外的倾向,这与其对名言的态度是一致的。
这一方面合乎先儒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也可以与亨字亨通的意义相连接。占辞的哲理化,一方面是《周易》哲理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哲学的语言和意义更加丰富。